中国天文学鼎盛时期是哪个朝代,又是什么时候衰落的?

中国天文学鼎盛时期是哪个朝代,又是什么时候衰落的?

在蒙古帝国崛起后,中国天文学进入鼎盛时期。蒙古的西域之战,打开了东西方的交流大门。伊斯兰世界的先进天文知识,开始传入中国。

元世祖时期,中亚传来的《麻答把历》改良了我国的历法。到了元世祖时期,又建立了以阿拉伯学者为首的“回回司天台”,系统学习伊斯兰天文学。在他们协助下,郭守敬等科学家创建了当时世界最精确的《授时历》。

伊斯兰天文学的东传

13世纪中叶,蒙古完成对西域和伊斯兰世界的征服。于是,丝绸之路重建,东西方的交流空前活跃。

在西域,丘处机与阿拉伯天文学家交流;在西亚,旭烈兀创建马拉盖天文台。来华的阿拉伯使节,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仪器与知识。

元世祖设置回回司天台,专门学习阿拉伯的天文历法。汉儿司天台则发扬中原的天文传统。两国不断交流,中国天文学进入繁荣时期。

正是基于阿拉伯天文学的根基,郭守敬等科学家才编成了当时世界最精确的《授时历》。这成就了元朝天文学的辉煌。

明代的禁锢

然而,好景不长。明朝取代元朝后,对天文学采取了严酷的禁锢。

明太祖严令天文学家都遣送边疆,制定历法者则处死。继任的皇帝也基本维持这一禁令,使中国天文学一蹶不振。

虽然明朝沿用了元朝的《大统历》,但历法逐渐失准。明廷求才若渴,却无人敢应,可见人才凋零。

与此同时,欧洲的文艺复兴带来了天文学的进步与发展。可在封闭的明朝,中国的天文学只能原地踏步。

西方天文学东渐

17世纪,随着传教士东来,西方的天文学知识也流传到中国。

对明廷求才不得的情况,传教士抓住了机会。利玛窦等人改革明代旧历,编成具有欧洲天文学色彩的《崇祯历书》。

《崇祯历书》引入了许多新的天文概念,标志着西方天文学体系在中国的确立。可惜明亡之际,这部历法并未正式颁行。

到了清朝,传教士汤若望又据此编成《西洋新法历书》。自此,中国天文学就完全依靠西方体系了。

科学的退步

可以看到,自元代之后,中国天文学就开始走下坡路。虽然接触到伊斯兰世界的学术,但没有真正吸收融合。

明代不惜禁锢科学,导致中国科技长期脱离世界潮流,原地踏步。而文艺复兴后的欧洲,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等到西方科学传入中国时,本地科学已经枯竭。我们不得不完全依靠西方科学体系,科技只能被动接受。

可以说,从元至明的历史,是中国科学从繁荣走向衰退的标志。尤其是明朝的科学禁锢,导致中国无力掀起近代科学革命。

中国科学史上,元明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我们需要反思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并吸取历史教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养生小贴士

为什么签到签不了?
💡 小知识

为什么签到签不了?

📅 08-11 👍 84
【图】茅台世纪经典53°度
💡 小知识

【图】茅台世纪经典53°度

📅 07-10 👍 837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 小知识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 07-28 👍 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