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子路第十三之樊迟为什么被孔子说成“小人”(四)

《論語》子路第十三之樊迟为什么被孔子说成“小人”(四)

原文:13.4樊迟请学稼。子日:“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日:“吾不如老圃。”樊退出。子日:“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译文:樊迟向孔子来学习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又要求学习菜园子。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了出来。孔子对身边的弟子说:“樊迟真是小人物!治理国家君王者讲究礼节,老百姓就没有敢不尊敬的;君王者讲究正义,老百姓就没末敢不服从的;君王者讲究诚信,老百姓就没有敢不说实情的。如果君王能够这样做,那么四方的老百姓都会扶老携幼的来投奔了,干吗要去问怎么样种庄稼?”

解读:朱熹《朱注》:“种五谷曰稼,种菜蔬曰圃。小人,谓细民,孟子所谓小人之实者也。礼义信,大人之事也。好义,则事合宜。情,诚实也。,织为之,以约小儿于者。”

樊迟请学稼、学圃,而被孔子指为小人,向来为后人所诟病。其实此处的“小人”并无道德贬义,只是说樊迟是个平头百姓小人物的意思。尽管如此,樊迟被孔子指为小人,其中隐含的贬斥之意还是很清楚的,孔子眼睛向上翻,没有向下看。

比如《周易・系辞上》在解释解卦六三“负且乘,致寇至”时曾说:“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也是从社会地位而非道德层面来划分君子、小人的,这与孔子说樊迟是小人同一个意思。

樊迟请学稼、学圃,孔子答以礼、义、信,是不是有总答不对题的感觉。其实樊迟向老师请教种田种菜,也不能说樊迟会是直接要去当农夫或菜农,可能只是要当个农业专家,以便指导农业生产。但儒家以从事行政管理为志业,故孔子指斥其为“小人”,有种说“那你干脆去当平头小民得啦”的感觉。

孔子那个年代从事农业生产,种田种地的书也很多,例有《神农》二十篇,《野老》十七篇,《宰氏》十七篇,《尹都蔚》十四篇,《赵氏》五篇,《王氏》六篇等等。孔子告诉弟子们为官之道,以止须用礼治则民自服,不必自己去农家务农。

“民莫敢不用情”中的“情”字非情感之情。朱子解其为“诚实”。《周易.系辞》有“是故知鬼神之状",“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也是这个意思。

李泽厚曾指出,前汉时期的“情”多指“事实、真实、情况”而非情感,但由“实体本质真理情况之情转而为情感、感受、感情之“情”。这实质与情感两种“情”有某种重要联接,《荀子・正名》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实质与情感之间会有某种交会与转换。情感乃人的本质、实体、真实,所谓人性。儒家重视陶情养性,以成人生。《周易》其既讲“万物之情”(咸、恒、萃三卦《彖传》),也讲“圣人之情”《系辞下》以及“六爻发挥,旁通情也”(《乾文言》),两种涵义的交会与转换。

2021年11月2日早7时李泽厚先生离世。新京报报道,据李泽厚的学生赵士林消息,哲学家李泽厚在美国科罗拉多时间今晨七时逝世,享年91周岁。

李泽厚生于1930年,湖南宁乡人,在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学热”中,李泽厚被青年人尊为“精神导师”,在知识界极具影响力。

李泽厚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其代表作有《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美学论集》、《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等。

先生,一路走好!

~~如果你觉得我写的不错,能够给你带来些许快乐,或对你有所帮助,记得点赞加关注哦,并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赞赞赞赞美之词,哈!那会激励我今后写出更多好文章。

养生小贴士

搪的解释
💡 小知识

搪的解释

📅 07-02 👍 667
日本的充气娃娃
💡 小知识

日本的充气娃娃

📅 06-28 👍 501
络腮胡怎样才能彻底去掉
💡 小知识

络腮胡怎样才能彻底去掉

📅 07-02 👍 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