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市场,动态显示屏上显示当天的农产品安全食用信息。西南市场早在2004年就成为广东省率先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的试点。(本报记者 温庆强 摄)
本报讯 记者29日获悉,三水区顺利入选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是全省仅有两个示范县之一。今明两日,在三水召开的现场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将为首批示范县授牌。
近年来,三水区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建立一套“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确保市民吃到“放心菜”。该区从农业无公害基地建设与检测、生猪和菜牛集中屠宰、市场实行食品准入制度、学校食堂改造等各个环节入手,形成严格的监管体制。据不完全统计,三水每年用于食品安全的投入超过亿元,占GDP总量位于全省前列。
区经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三水将之与产业联动,争取使三水“食品安全示范县”这个品牌发挥更大的经济效应。据他介绍,目前,三水农产品有三水黑皮冬瓜、三水白鸭等品牌,饮料行业青岛啤酒、百威啤酒也初步形成聚集效应,今后“食品安全”的特色也将成为吸引外商进驻的原因之一。
得知三水获得食品安全示范县,大塘农业园农场主郭木水高兴地说,这对于农户是件好事,这说明三水无公害农产品再次得到肯定,今后对农业园产品的销售也有帮助。郭木水在大塘农业园承包300多亩地,主要种植胡萝卜、香蕉等农产品。由于实施无公害生产,再加上农业园良好的土壤、水源等条件,他的胡萝卜通过了苛刻的日本市场检测标准,全部供应日本市场。
[新闻链接]
确保居民吃上“放心菜” 三水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初探
近年来,三水区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从农田到餐桌,建立了一整套监管制度,确保居民吃上“放心菜”。从2004年开始,该区就成立了由卫生、质监、农业等部门组成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不断加大食品安全整治力度。近日,区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三水区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的经验。
探索一:农产品无公害生产
区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三水区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中,把农业园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与农业标准化生产结合起来,对农产品基地实行土地、水源、种子、农药的全程监管,确保基地蔬菜成为市民餐桌“放心菜”。
据了解,目前该区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3个,总面积约8000公顷,其中大塘镇发展成为广东省首个无公害蔬菜生产专业镇。该区还按照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一方面先后制定完善了黑皮冬瓜、三水白鸭等优势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另一方面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培训,引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努力促进农产品生产无公害化。同时,6个镇街耗资40多万元建立的检测站全部投入使用,对农产品进行检测。
探索二:推行食品市场准入管理
“抓好流通环节也是食品安全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三水区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人强调。区工商等部门对申办食品类生产销售的经营户实行重点把关,严格审批程序,把好市场食品准入的条件关。
西南市场是2004年全省实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的试点之一,此后,三水区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在各市场及大型商场、超市先后建立起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管理,普及面达100%。
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使经营者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索票索证制度、购销台账制度等,同时,督促市场开办者建立主要商品检测制度、商品质量信息公示制度、不合格商品退场制度等。目前已有粮油等10类食品纳入了准入管理。据统计,去年共检查食品经营户3536户次,发现农药残留超标蔬菜163批次,退场蔬菜2000多公斤,并公示不合格食品163批次。
探索三: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
区卫生部门建立起了一套“评创结合,以评促创”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模式。2003年先在中心城区进行试点,再在全区范围内稳步推行。通过开展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促企业创A级、创B级,提高了食品卫生整体水平。目前,全区A级食品生产企业占35%。此外,三水还投入7000多万元专项经费,全面启动了对学校食堂改造工程。2004年,该区学校仅有1间B级食堂,经过三年建设,2007年全区A级食堂已达8间,B级升至25间,食堂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也由2004年的64.2%跃升至2007年的97.19%,中小学校食堂已全面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三水区入选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
三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并在今天迎来全国南方片16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现场会的召开。通过实行农产品无公害化生产、市场食品准入管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等制度,三水已经建立了从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
三水区在2004年成立了由卫生、质监、工商、农业等部门组成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经费和制度保障。
在农产品生产方面,三水现有33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布于全区六个镇街。三水区农业局副局长黄天德表示,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是从源头上保证市民吃上“放心菜”的重要措施。有蔬菜的、水产、畜牧的,覆盖面比较大。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之后呢,质量提高很快,产品检测合计率达到99%,这是比较高的。
在食品流通环节,三水从2004年起逐步实行市场食品准入制度,对食品经营单位实行严格把关。目前,全区各市场和大型商场都建立了食品准入制度,包括粮油、蔬菜等10类食品纳入了准入管理范围。在西南市场,工作人员陆小姐介绍说,市场除了每天监测食品质量,还严格实行进货验收、登记备案制度。没有证明就不准进入市场,以防私宰或者病死猪,有证明就让允许进入市场。每天都记录档主入货数量,有多少头猪,价值多少,联系人以及免疫证的号码。
三水区还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行量化分级管理,鼓励、扶持企业和学校食堂提高食品卫生水平。目前,三水大部分食品经营单位的卫生水平都达到了B级或以上;而全区97%的学校食堂都持有卫生许可证。
经过层层考评,三水顺利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成为广东省两个县级食品安全示范单位。根据食品安全示范县的创建要求,三水将在今年年底和明年3月,分别接受省和国家的综合考评。
三水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曹进星表示,入选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县,是三水的一种荣幸和动力。
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和上海、湖南等16个省份的食品安全示范县的嘉宾120多人,今天将参观三水的部分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学校食堂,明天将举行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授牌仪式。
广东三水、小榄入选国家级食品安全县
新华网广州10月30日电(曾倪颖 黄猛高) 记者昨日获悉,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现场会(南方片)今日将在佛山三水开幕。据了解,现场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为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南方片)授牌,广东省入选的有佛山三水和中山小榄。
据《新快报》报道,本次现场会持续两天,南方片的16个省市代表将参加现场会。佛山市三水区食品安全工作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层层考评,顺利入选60个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
三水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三水食品安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目前,三水区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3个,其中大塘镇是广东省首个无公害蔬菜生产专业镇。三水区6镇耗资40多万元建立的检测站也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据不完全统计,佛山三水区用于农业无公害基地建设与检测、生猪和菜牛集中屠宰、烧烤熟肉集中加工、市场整治、学校饭堂改造等食品安全综合投入超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