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食安委到各区调研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为摸清我市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研究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市食安委办公室组织了主题为“大部制下如何履行监管职能,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系列调研活动。继3月28日到三水区调研后,2012年4月11——12日,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食安办主任骆毓林带队,市食安办组织市级有关监管部门对禅城、南海、顺德和高明区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调研。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食安委专家应邀参加了调研。
本次调研采取现场调查和听取汇报相结合的形式,调研的内容涵盖了基层监管队伍建设、食品检测能力建设、食品安全宣传、食品违法犯罪的惩治情况、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等食品安全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调研组深入到农产品种养殖基地、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流通单位、餐饮服务单位现场了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现实情况和存在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各区在推行食品集约化生产经营、整合监管部门力量、惩治食品违法犯罪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普遍存在执法力量配置不合理、监管职责划分不清、检测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企业主体责任难落实等问题。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戚耀方在调研中指出,要破解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困局,政府应率先转变观念,将食品安全工作从以往政府单方监管的层面上升到全社会共同监督层面,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一是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食品行业发展,不断提升行业的食品安全整体水平。二是要坚定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和餐饮服务示范工程的建设。三是注重宣传,加强食品安全网的建设,打造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引导消费者形成科学的食品消费观念。四是要将原创创新和整合创新有机结合,善于吸收和整合外来的优秀经验。
市政府副秘书长骆毓林肯定了本次调研工作的意义,认为通过本次调研取得了四方面的成效:一是增进了解,加深认识。通过深入到各区进行调研,有利于对全市食品安全总体状况进行准确把握,及时形成新的思路。邀请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调研,加深他们对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了解和认识,为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二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食品安全不仅是地方政府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巩固和提高我市的食品安全水平,必须依靠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三是发现工作亮点。各区在监管机制建设和监管方式创新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部分亮点工作具有推广的意义。四是发现问题症结。基层监管体制不清、监管力量不足和企业执行标准不严等问题依然是影响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不利因素。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食品安全工作,骆毓林副秘书长提出四点要求:一是紧抓基础工作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各级食安办的统筹协调作用。二是善于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积极查找监管工作中的不足,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三是积极运用新技术手段,通过应用信息化监管系统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四是善于运用社会监督,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参与机制,发动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监管的合力。最后,他还要求市食安办及时梳理调研情况,形成调研报告,为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本次调研成果能及时转化为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