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海区检验检疫局在对一批进口大米进行查验时,发现部分大米已经受潮,工作人员对该批大米做抽样检测后,同意将受潮大米作饲料原料使用。
该批大米原产于越南,装载于20个集装箱内,区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按要求对该批大米进行散气时,闻到了一股浓烈的酒糟气味,随即开柜进行排查。经检查,工作人员发现3个货柜底部的大米有水浸痕迹,部分大米出现发酵、板结,并散发出浓烈的异味。经检测后,未检出黄曲霉素和赭曲霉素,区检验检疫局同意将这些受潮大米作饲料原料使用。
今年以来,南海北村口岸进口大米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前三季度共进口大米83批1324集装箱,货值1531万美元,种类包括普通大米、香米、糯米与碎米,主要运往珠三角各地用于直接食用或作生产原料。
为保证进口大米安全可靠,南海区检验检疫局通过开展风险评估、规范现场检验检疫程序等五项措施,加强对进口大米的检验监管。其中包括通过与海关实施联合查验、对企业随报随检等措施,缩短通关时间,帮助大米进口商节约成本以保证质量要求。
珠江时报讯(记者/李年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