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自制美食质量凭良心

来源:佛山日报 时间:2015-08-26
分享到:

  私厨秘制的小龙虾、手工制作的曲奇饼……时下,除了各大综合购物平台,各种自制美食渐渐在微信朋友圈中热销,不断刷屏挑逗着吃货们的觅食欲望。然而,朋友圈中热卖的自制食品卫生状况如何,出了状况又该如何维权……

  昨日,佛山日报天天315栏目发起调查显示,70%以上的受访者有网购食品经历,但不容乐观的是,近两成受访者表示曾买到变质、冒牌、缺斤短两等问题食品。

  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发布《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如何破解网购食品的安全隐患难题,备受公众关注。

  乱象

  平台质量检测形同虚设

  今年8月,刚毕业的黄俊达进驻一家大型综合类C2C网上购物平台,销售由经销商特供的土鸡蛋。

  8月14日,土鸡蛋销售火爆,店铺获得4000多份订单。然而,黄俊达的喜悦心情很快就被接踵而来的投诉熄灭了,“发货才几天接到4个投诉,其中一人投诉说鸡蛋有破损,在高温运输两三天后不仅有虫子,还有强烈异味。”他说,因为这批土鸡蛋,商铺好评率从红色跌到绿色。

  黄俊达认为,自己只负责销售,没有把控土鸡蛋货源,他和供货商都有责任。但更令他耿耿于怀的是,平台对于供应商的招商要求和监管力度远远不够。

  据黄俊达透露,这批土鸡蛋仅经过一次检测蛋液粘稠度和蛋黄颜色两个指标,就被列为特色土鸡蛋上线并销售给市民。但部分商家在实际销售过程中,以较次的鸡蛋冒充好蛋发货,平台对此根本无法监管。

  朋友圈卖美食基本没证

  综合购物平台的食品监管尚且如此,那么,时下在朋友圈中热销的自制美食则被一致认为安全风险更高。

  一周前,今年刚参加工作的陈伟欣在朋友圈看见友人分享一家小龙虾私厨外卖,被图片吸引的她也叫了一份尝鲜。阿欣说:“拿到外卖后,仅看包装觉得还不错,吃完后身体并无异样。”记者随后联系朋友圈中的这家小龙虾店,客服表示他们是有正规牌照的公司。然而,当记者追问是何种牌照及如何把控食物质量时,客服却一直没正面回复。

  店方的隐晦,暴露了朋友圈自制食品的安全风险。

  家住南庄的90后青年王家骐在微信圈中有着另一重身份:美滋味卤水鸡脚总运营者。他告诉记者,自己酷爱下厨,卤水鸡脚做得最为拿手。去年他自制一些与亲友分享,而后受微商启发决定在朋友圈试水定制送货,“大半年的口碑积累,有了很多回头客,每天营业额也有1000多元。”

  他并不否认,自己的微圈鸡脚店并未申领任何证照,但为了彰显卫生,他会在微信圈内不定期贴出数张进货和制作的照片。“我也不知谁来监管,自制食物更多是凭口碑和商家良心吧。”王家骐说。

  ●律师说法

  网销食品 也须对安全负责

  佛山日报天天315公益律师团成员蔺存宝指出,购买朋友圈自制食品发生纠纷,消费者首先要注意保留相关交易的凭据,如信息、录音、截图等初步证据;其次向公安或食品监督管理部门报案,并保全相关证据;同时可以向第三方平台和消费者委员会投诉,要求赔偿。

  对于商家而言,在网上销售食品也应遵循《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也要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负法律责任。

  破局

  无证网售食品将被叫停

  据记者调查,诚如王家骐所说,朋友圈自制美食通常采取家庭作坊的形式进行生产,没法统一做到过程可控、流程可溯,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业内人士坦言,目前只能寄望于微商自律与良心。一般而言,朋友圈自售食品,往往会有亲友捧场购买。但在买卖过程中,双方一般不会留下交易凭证、发票单据;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顾客很难维权,也给执法部门调查取证增加不少困难。

  日前,为加强网购食物监管,杜绝微商制售食品安全风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正式发布了《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简称“《意见稿》”),网售食品风险有望缓解。

  《意见稿》规定,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者备案凭证,不具备的不得从事网络食品经营活动; 违反规定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责。这意味着,朋友圈无证自售食品将被叫停。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稿》还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购买食品,一旦权益受损可向食品经营者索偿;如果第三方平台未履行审查义务的,则须与食品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