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立制规范畜禽屠宰
“定点供应厂场挂钩”确保肉类质量安全
佛山智慧菜篮子体验中心在顺德陈村国通农珍馆开放,众多市民第一时间前来尝鲜。/资料图片 佛山日报记者邓活生摄
在禅城区普君市场,市民在选购猪肉。
/资料图片 佛山日报记者周春摄
佛山日报记者宋苑丹
针对近年来肉品安全事件频出,我市对生猪、牛羊及其肉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一直保持高度关注,加强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取得了初步成效。记者从市经信局牲畜屠宰办公室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已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肉品安全保障措施。
打击私屠滥宰
整合屠宰企业
市牲畜屠宰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当前市民关心和担忧的肉品安全问题,我市首先开展了打击私屠滥宰强化肉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我市各级牲畜屠宰主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385人次,检查屠宰企业352个次,查处各类生猪屠宰违法违规案件15起,其中取缔私宰窝点13个,处理违法违规人员16人。
在专项整治工作展开的同时,我市组织实施了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整合升级工作。2009年以来,市经信局还组织实施我市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整合升级工作,将我市原有21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整合为13家(不含顺德区),比规划多减少3家,撤并率达38%。同时,各规划保留企业按有关要求和标准,共投入升级改造资金近1亿5000万元,对企业环境建设、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已有9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完成升级改造工作并通过市、区考评专家组验收。
厂场挂钩保障生猪来源可控
据了解,我市每年消费生猪约350万头,约60%的生猪依靠外来调运,为我市生猪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与困难。为从根本上保障生猪及其肉品质量安全,做到生猪来源可溯,生猪质量可控,2009年市政府开始推行生猪“定点供应、厂场挂钩”新模式。通过认定市内外规模以上的供佛生猪定点供应基地实现生猪的定点采购,通过在屠宰企业内建立生猪交易场所实现生猪的集中交易。截至目前,全市已认定生猪定点供应基地296个,年生猪总出栏量约为1200万头,其中供应我市的生猪约为每日7500头,占我市日屠宰量的75%。
同时,我市建设佛山市牲畜交易屠宰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全天候监控和溯源。“2011年我们投入100万元组织建设了‘佛山市牲畜交易屠宰信息化监管平台’”。有关负责人说,这一平台主要通过RFID技术,对生猪采购、交易、屠宰以及销售信息进行全程监控溯源,通过视频监控对企业屠宰经营活动进行实时监控。目前,该平台软件开发、试点建设和市牲畜交易屠宰监控中心工作已完成,各区监控分中心、各屠宰企业信息化改造工作正抓紧进行,预计年内佛山市牲畜交易屠宰监控平台可全面运行,这将大大增强我市生猪屠宰管理水平。
建章立制规范菜牛和活羊屠宰
除了生猪采取了全方位的监管措施,我市还对菜牛和活羊也实施了定点屠宰制度。2010年我市开始实行菜牛机械化屠宰,取缔手工屠宰,目前我市共设有全省惟一的5家菜牛机械化定点屠宰企业,每区设有1家。2011年还出台了《佛山市菜牛屠宰管理办法(试行)》,对定点屠宰企业经营行为以及车间布局设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市经信局牲畜屠宰办负责人还表示,我市还积极推进全市活羊定点屠宰工作。目前,全市(不含顺德区)已建立3家活羊定点屠宰点,除南海区大沥锦丰肉联厂已获省核发的活羊定点屠宰资格外,高明和三水区已分别将高明区荷城肉联厂和三水区金盛屠宰厂列为活羊临时集中屠宰点,全面实施活羊定点屠宰。
对话: 不仅要安全 还要方便
记者:在去年底,我市提出了实施“智慧菜篮子”的计划,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其运行模式是怎样的?
谢国高(市经信局副局长):首先是市民登录网站选购菜品,输入会员信息,下订单并付款。网站数字信息订单系统收到他的订单后,自动生成工单给生态农产品采购团队,采购团队到指定生产基地下采购单。专业冷链配送车将新鲜食材运至食品加工中心,它们经过多个加工环节,按订单分拣入箱。冷链配送车会将食品配送到社区智能提货柜。
当保鲜包放进智能提货柜后,市民会收到手机短信,获知取货密码、最佳时间。他在智能提货柜输入密码或使用自己的会员IC卡刷卡,智能提货柜对应的柜门就自动打开,他即可取走食材。如果需要追溯它们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信息,只要通过智能提货柜上的扫描仪扫描包装上的二维条形码,便可一目了然。
记者:目前这一项目进展到哪一个环节?在推进智慧菜篮子建设过程中,市相关部门都做了哪些工作?
谢国高:智慧“菜篮子”项目其实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市民提供一种方便、安全、智能的生活体验。目前,这个项目已经被列入我市的重点民生工程,我局作为牵头单位,也高度重视,积极协同试点项目工作组各成员单位和相关企业密切配合。
在具体的工作中,一方面,我们协同相关企业完成了货柜组装以及办理车辆进城许可;另一方面,为了让市民能够直观地感受智慧“菜篮子”带来的便利,今年4月,我们在顺德区陈村国通物流城农珍馆内建立了首个智慧“菜篮子”体验店,市民可随时参观和通过实际消费来体验,从而了解智慧“菜篮子”项目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为试点的运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从前期工作来看,该项工作存在哪些难点?
谢国高:现阶段来看,试点小区内所需安装的智能货柜已经陆续组装完成,正在测试和调试。当务之急是有试点小区来打开局面,让市民更好地体验到智慧菜篮子的方便性和安全性。不过,由于进入小区涉及到与小区物业管理方协调场地、费用等问题,而且各小区对智慧菜篮子进入小区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所以还有待于进一步协调。不过经过努力,已经有一些小区逐渐认可了这种理念,希望能尽快实现落地,再逐渐展开。只有形成规模,承担项目的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丰富货源品种、完善流程,方便市民。
记者:在农博会上,将会怎么展示智慧菜篮子的内容?
谢国高:到时候在展会上,会有一个可以让市民直接体验的区域,市民可以用电脑或者手机,输入密码,或者在感应器上识别一下,就可以下单和取货。非常直观。由于智慧菜篮子的应用目前在国内尚无先行者,所以我们也是在不断地摸索和完善,希望能够通过展会,得到更多的市民和商家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