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产品包装上如果全是外文没有中文,那要当心其来源可能有问题。”近日,南海集中销毁534吨违法问题肉品。南海区打私办提醒,购买肉制品时要留意包装和询问进口源。
在大沥的桂江冷库,工人们将每箱40市斤的问题肉装上车,534吨问题肉将运往狮山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是我们近年来查获最大的一宗问题肉品案件,相关侦查工作还在进行中。”南海区打私办相关负责人称。
去年7月,南海区打私办、广州海关南海缉私办和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职能部门,在狮山镇小洞村某地下仓库内发现一批涉嫌来自美国、西班牙等国家的问题冷冻肉品。由于该批冻肉没有合法的肉类检验检疫等合格证明,相关部门将其依法查扣。
经南海区检验检疫部门检验发现,该批共计534吨冻肉全部来自国家不允许进口的地区,涉嫌走私。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批问题肉若不被查获,很有可能流入佛山本地或周围省市,“因为没有合法来源,也有可能冒充国内肉在市场、超市贩卖。”
在销毁现场,记者看到部分问题肉从外观上与日常食用的肉品区别不大,那作为消费者该如何辨别问题肉呢?“如果能看到包装的话,可以看看包装。像这样的箱子外面只有一大串英文标识,却完全没有中文标识,很可能来源有问题、没有经过检验检疫等。”南海区打私办提醒,消费者在购买肉制品时,可通过包装上的文字查看其来源与生产日期,也可询问进口来源。
珠江时报讯(记者/邹秋燕通讯员/陶志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