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春节接踵而至,区内应节食品、餐饮企业将进入销售旺季。近日,南海区副区长冼富兰带领区食药监局、区农林渔业局、区工商局等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进行节前食品安全检查。
冼富兰强调,要强化质量监管,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确保节日食品安全。
各镇街将加大检查力度
在凯德广场的沃尔玛超市,检查人员一行检查了熟食区、凉拌区、生鲜区等区域的食品。
“这些海鲜当日卖不完怎么处理?”冼富兰问。生鲜区内,多宝鱼、鱿鱼等各类冰鲜鱼正用冰块保鲜,“我们将温度维持在零下18℃,海鲜在这个温度下可保存几个月。而且,每一条多宝鱼身上都贴着二维码,可查询到信息。”超市经理赖育军回答。记者用手机扫描了二维码,页面显示这批鱼11月24日下午经检测合格后捕捞,之后装车于11月28日到达超市,其中涉及的品牌商、监管机构、养殖业、物流等都记录了操作人。
据了解,目前区内八成以上超市及农贸市场已建成自检室和公示屏,用于公示农产品的检测结果。冼富兰要求超市出示检测记录,查看当天在售蔬果的检测情况,并建议在更显眼的位置公示这些信息,方便市民购买。
随后,检查人员来到广场内一家餐饮店,检查了厨房的卫生及食品安全状况。冼富兰表示,岁末年初,应节食品及餐饮企业将进入销售旺季,接下来全区各镇街都会加大检查力度。
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检查结束后,区食品安全委员会还举行了2016年工作总结会。会上,区食安委副主任、食药监局局长范耀洪对2016年南海区食品安全工作情况作了报告。2016年,南海区市民对食品安全满意度提升至81.56,排全市第二。
这样的成绩,基于南海区今年推进的各项监管工作。第三方机构监督性抽检、流动检测车快检、农贸市场自检的“三检联动”体系完善,小餐饮、小食品店、小作坊、小摊贩等“四小”整治,以及“放心粮油”市场建设等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三检联动”体系不断完善,抽检密度和频次不断加大,截至12月19日,全区共完成食品抽检12183批次,合格率达95.5%。
就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各成员单位、各镇街在会上对各自的亮点工作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汇报。不少镇街反映,基层监管存在执法人员不足、流动性大等问题。对此,范耀洪表示,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同时借助食品安全协管员的力量加强监管,目前全区已建立了一支802人的社区食品安全协管队伍,基层排查管控风险能力得到了提升。
冼富兰肯定了全区在小作坊集中加工、烧腊熟食溯源、水产品溯源机制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创新,并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建议。她要求,各成员单位要加强责任意识,认真开展检查工作,督促企业把好质量关,尤其对市民需求大的年货食品、年夜饭等环节,要强化质量监管,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确保节日食品安全。
珠江时报讯(记者/邓海莹通讯员/刘小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