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购买进口食品需认准中文标签

来源:珠江时报 时间:2016-12-15
分享到:

  圣诞节临近,各地口岸迎来应节预包装食品进口的高峰。上周公布的《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6)》显示,随着食品进口量的大幅攀升,全国被检出的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和数量也呈上升趋势。

  2015年,我国进口不合格食品批次最多的来源地主要是日本、马来西亚、美国和意大利等。进口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微生物污染与重金属超标,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48.77%。

  随着佛山经济社会水平的发展,进口食品成为了越来越多佛山人逢年过节消费的选择。进口食品需要注意什么食品安全问题?本期小编为您解答。

  预包装食品要有中文说明

  在现实中,偶尔有这种案例:某零食店老板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对于其在架销售的进口食品以外文包装销售,并未按《食品安全法》关于食品标签的规定,贴上合法的中文标签标识。市民购买后,由于不清楚进口食品关于保质期、有效期以及成分等内容,在食品超过保质期后食用而导致身体不适。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并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选购进口食品牢记“三看”

  一看:进口食品外包装有无中文标签。正常途径进口食品都应当有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中文标签。中文标签上应列明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原产国或地区、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方法、进口商或经销商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内容。

  二看:质检部门出具的检验检疫证明。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食品、化妆品经检验检疫合格的,或检验检疫不合格但已进行有效处理合格的,准入进口,并签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

  三看:产品准入情况。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口肉类、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水产品、燕窝等高风险食品实施检验检疫准入制度。消费者可登录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查询上述产品获得检验检疫准入国家(地区)和获得注册生产企业情况。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黄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