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在农村长大,特别怀念田艾糍粑的糯香味。
开春时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正是田艾生长的全盛时期,等待春耕的田野,山坡,路旁,田边,长满了全株密披白绵毛、给人毛绒绒感觉的灰绿色田艾。
田艾又名清明菜。家乡有清明节采集田艾蒸糍粑的习俗。《本草纲目》谓清明菜“调中益气,止泄除痰,压时气,去热嗽”,“治寒嗽及痰,除肺中寒,大升肺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清明菜嫩茎叶含多种微量元素,是难得的药食同源的绿色植物。
乡下人喜爱在清明时节采田艾蒸糍粑,除了田艾的药用价值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用途——避邪,免得清明祭祖、踏青时被孤魂野鬼,魑魅魍魉附体作崇,以祈盼一家大小四季平安。
春分过后,距清明10天半月之际,村姑、小童、老妪,或挎篮提箪,在备耕的稻田,山坡,路旁,采摘田艾,早春的田野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采够了,就在汩汩流动的田沟里洗去田艾的泥污,挑去杂草、稻杆。
回到家里,把田艾洗干净、切碎,放进石碓臼舂烂,然后混入糯米粉拌匀。揉好粉团,掐出鸡蛋大的疙瘩,捏成圆薄块,包上红豆沙或者花生、芝麻等馅料,用手搓圆之后,双手稍用力压一下,扁圆形的糍粑便做好了。糍粑做好后,乡人多用菠萝蜜的叶子把糍粑包起来,当然,没有菠萝蜜叶子的也可以用芭蕉叶或者芥菜叶子来包。糍粑上笹隔水蒸15分钟后,田艾混着糯米、馅料的香味便弥漫了灶间。从村头到村尾,无不飘着田艾糍粑的香味。刚出笼的艾糍粑是黛色,待逐渐冷却后,就变成墨绿色的了。咬上一大口,满口的香糯溢于唇齿之间,一股淡淡的艾草味,伴着又甜又香的馅料,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离开农村已经几十年了,但每到清明,还是忘不了儿时吃过的田艾糍粑那种糯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