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只有一个品种的荔枝菌相比,鸡枞的种类就丰富得多啦!昆明市场上最常见的是偏白灰色的白鸡枞,也有伞盖呈淡青黑色的青鸡枞,这两种鸡枞味道鲜美,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品种,个头比荔枝菌大一些;另有一种巨大的黄鸡枞,长得有手臂那么长,但鲜度上不如白、青鸡枞,一般只会用来做油鸡枞;还有一种黑皮鸡枞,那是人工培养的菌类,与至鲜至美的鸡枞不可同日而语!
鸡枞的清洗是繁重的劳作。市场上售卖的鸡枞,根部往往涂有一层泥,这倒不是虚增重量来欺骗消费者,而是为了延长鸡枞的保鲜期。这种保鲜方法简单有效,却使清洗变得更加麻烦,虽然昆明野生菌市场上有人可以提供用水枪洗菌的服务,但只能完成前期的初步清洗,回家后还得自己再慢慢刷。曾经有一次想带些油鸡枞回佛山,就买两公斤鸡枞请母亲炸,结果足足洗了大半天才完工。油鸡枞虽然味美,从此却再也不敢再劳烦母亲了。
对于如何享用这种美味,广东人与云南人有着不同的理解。粤菜喜清淡,故以油盐蒸荔枝菌的做法最为本地食家们所推崇。油盐蒸荔枝菌看似简单,实则颇得“越好的食材越应该简单制作”理念之精髓。荔枝菌性寒且淡,加少许油调和清寡,再以盐激发至鲜特性,尽得其本源之味,可以说是建立在对食材深刻理解基础上返璞归真、大巧不工的技法。
云南人对鸡枞的看法与广东人不同,煮、蒸、炒、油炸、焙干等各种处理方法,手段之丰富,令人眼花缭乱。最常见的方法是煮,鸡枞清洗干净后就用白水煮,味道已然非常鲜美,如果再加入鸡肉或排骨等本身气味不太特殊的肉类同煮,更是妙不可言。也有人喜欢炒食,按照云南人的传统做法,以蒜片、青椒爆炒,有时也会加些火腿丝。如果广东朋友到云南品尝鸡枞,我却不推荐这种吃法,因为蒜片、青椒和火腿均为特性鲜明之物,非常抢味,有喧宾夺主之嫌。
母亲烹饪鸡枞常喜蒸食,做法与荔枝菌差不多,也是油盐即可,少时不晓味,总觉得太清淡,人到中年才发现此方之妙,现如今身在他乡,却是少有机会大快朵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