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佛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国家总局、省局和市委、市政府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整体部署,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批示精神统领全局,全力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全市食药监管系统工作人员忠诚担当,勤勉尽责,在辛勤耕耘中付出,在砥砺前行中收获,实现了食药监管事业的新跨越,切实当好全市人民舌尖上安全的“守望者”。
夯实监管基础,打造“三个体系”
1、打造高位推动的创建工作组织体系
一是召开全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动员大会,部署落实全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将示范创建纳入“一把手工程”。市级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示范创建领导小组,市长担任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二是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食品安全和示范创建工作,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项目,高层统领,高位推动。
2、打造责任明晰的网格监管保障体系
全省首创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明确“管行业必须管食品安全、管业务必须管食品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同时将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食品安全工作比重由原来的0.56%提升至3%。提出基层监管机构建设“十个一”标准,推进“两图两档两公开”制度,构建“网格化”与“双随机”相结合的新型监管模式,并将“双随机”检查结果纳入年底绩效考核。
3、打造强力高效的两法衔接执法体系
一是在省内率先成立专业食品药品犯罪侦查队伍,建立完善公安部门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驻点办公协作机制。二是从2014年起,连续四年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百日行动”,2014-2017年全市查办案件数分别达到1157、2055、1914、3932宗,累计移交公安案件734宗,刑拘犯罪嫌疑人653人,对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分子形成了强大的震慑效应。三是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稽查局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评为2016年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先进集体。
强化问题导向,破解“三大难题”
1、统一配送破解食用农产品溯源难题
推行食用农产品统一配送,实现从“种养—配送—销售”间的全程溯源链条。全市建成畜类定点屠宰企业21家、家禽屠宰场7个,配备肉品统一配送车辆415辆,配送范围覆盖全市870多家农贸市场及超市;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联盟,以何氏水产为代表的10多家大型水产品经营企业共同建立了统一的“收贩运”质量标准体系,有效解决养殖环节农药残留和运输环节非法添加问题,每年配送外省市淡水鱼达15万吨,覆盖全国25个省50多个城市。全面推进“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活动,通过“农超对接、厂超挂钩”和“基地+加工企业+超市”等形式,建立“1+10+100”示范超市。
2、集中管理破解食品“三小”治理难题
以“两有两建两集中”的思路,引导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进入集中生产经营区域,有针对性地实施“一业一策”管理模式。实行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全市建成集中加工中心15个,入驻小作坊284家,占总数的81%,全部实施“十个统一”管理;推进小餐饮集中经营,实施“一证多店”管理或由第三方统一管理,全市建成小餐饮集聚区33个,共有1352家餐饮单位入驻经营,餐厨垃圾统一回收、废水废气统一处理;对小摊贩实行全面登记,实施“两个划定、四个不影响、六个统一”规范管理。截至10月低,全市总计发放《食品摊贩登记卡》303张,划定食品摊贩经营区域39个,食品摊贩示范点16个。
3、“法检+快检”破解农兽药残留难题
实施“三统筹、四规范”抽检工作机制,2016年全市食品(食用农产品)抽检达到5.41批次/千人。制定《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室建设标准》及“1+5+32+1000”检测网络三年建设规划,推进市、区、镇街三级架构,涵盖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快速检测体系建设。目前,超过500个快速检测室、18辆快检车已投入使用。2017年5-9月,全市210家试点农贸市场在省级平台直传快检数据达到37万批次;市、区级平台快检数据达到100万批次。
提升幸福指数,突出“三个结合”
1、突出规范管理与法标同步相结合
在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中出台“1+N”管理制度;在食品小作坊集中管理模式实践中,同步编制集中加工中心技术规范、烧腊行业联盟标准、禁止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食品目录,以政府规章形式出台《佛山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集中管理办法》,建立长效机制。大力推进行业(联盟)标准建设,建立“均安蒸猪”等35个特色餐饮食品行业(联盟)标准和网络订餐行业联盟标准。
2、突出政策引导与产业升级相结合
研究制定“两图两档两公开”、食用农产品质量提升、食品监管人员和从业人员大培训、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监管+宣传”示范工程、食品“三小”升级、食品“产业+安全”提升等7个三年行动计划。注重在提质升级中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例如在农贸市场改造中,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投入2000万元,累计撬动社会资本投入3.5亿元,实现对全市311家一千平方米以上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
3、突出食药安全与特色文化相结合
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创建工作的目标,将食药安全融入到佛山特色文化当中,一是建立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和食品安全博物馆,发掘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精心组织策划全市烹饪技能大赛,培养一批烹饪技术精、食品安全意识好的“佛山名厨”,擦亮佛山“岭南美食之乡、食品安全之城”的品牌。二是推进药品流通“十企千店”示范工程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开展10家连锁企业和1000家药店的药品经营示范单位创建,重点落实“两个安全”和“两个优质服务”,进一步规范佛山市药品流通市场秩序,提升药品零售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督促指导企业创先争优,打造优质药企品牌,为推动佛山成为岭南中医药名城,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