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作为粤菜名城,享有中国美食之乡的盛名,被命名为‘中国粤菜美食名城’,美食之乡必须首先是安全之城。因此,我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以下简称创城),不仅是对佛山人民的应尽职责,也是传承发扬佛山美食文化的内在要求。”
昨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动员大会,市委书记鲁毅主持并发出以上声音,要求全市各级部门树立创城工作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强化大局意识,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佛山市食品安全工作,再创佛山食品安全佳绩。省食安办主任、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骆智文,佛山市市长朱伟等领导出席会议。
鲁毅说,市里正在研究制定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实施办法,进一步落实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监管责任。近期的党委常委会已经原则上同意提升绩效考核中食品安全工作所占的比重。同时要求佛山市走出一条具有佛山特色的食品安全监管新路子,力争为全省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让佛山市民吃上放心的食品,让佛山成为真正的安全城市。
今年5月,佛山市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名单,佛山成为全省唯一纳入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的地级市。《佛山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了总体思路、创建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等6大部分内容,确定了34项主要任务和10大重点工程。
省食安办主任、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骆智文表示,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思路清、措施实、力度大,成果突出。骆智文建议,佛山食品安全工作要实现包括农业、公安等政府内相关职能部门合力共治;另一方面,要“真金白银”地加大监管体系的建设投入,尤其是基层食品药品安全机构组建,同时注重监管创新,提升农贸产品市场等管理水平,促进食品安全标准化、信息化、示范化。他提到,佛山推行的职业化食品安全检查员试点、食品药品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和“四小”高风险单位的综合治理,对于全省都有借鉴和推广意义,鼓励佛山要在坚持国家级标准的同时更加严格要求自己,高于国家标准;利用基层立法,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完善黑名单制度,公开不良企业信息;畅通投诉、有奖举报渠道,发挥人大政协、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在创建全国食品安全城市的同时为全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参考经验。
书记发出冲锋号
鲁毅:将美食之乡打造成食品安全之城
在昨天的会议上,除了省食安办主任、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负责人之外,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市长朱伟,各区区委书记、区长,各镇街党(工)委书记悉数到场,鲁毅发出冲锋号角:“我市要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为契机,促进食品行业转型升级,将佛山这座美食之乡打造成食品安全之城。”
扎实推进食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鲁毅说,无论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还是近期的佛山市委常委工作要点、佛山市政府“十三五”工作规划都体现了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这体现了佛山确保食品安全的信心和责任担当”。
“当前食品行业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食品安全还未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群众的认同感不够高。”鲁毅指出,这实际上也是供给侧的问题,“我们要顺势而为,以创城为契机,扎实推进食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加强监管,净化市场环境,通过改进服务,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提升食品质量和企业效益,加快推动全市食品产业转型升级。
为群众提供绿色、清洁、放心食品
“一个城市如果连基本的食品安全都抓不好,就算经济发展再快,高层次人才也不会在城市集聚。这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上不去。”鲁毅强调,要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与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强市、创建质量强市等各方面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绿色、清洁、放心的食品,让佛山的市民在佛山安居乐业,提升佛山综合竞争力。
“佛山作为粤菜名城,享有中国美食之乡的盛名,被命名为‘中国粤菜美食名城’。”鲁毅指出,美食之乡必须首先是安全之城,因此,我市创建食品安全之城,不仅是对佛山人民的应尽职责,也是传承发扬佛山美食文化的内在要求。
形成部门齐抓共管局面
上周佛山召开了市、区书记重点工作第一次推进会,鲁毅强调,为推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取得成效,市委市政府已经实时将其纳入市、区书记重点工作推进会议程。除地方党委政府要守土有责外,鲁毅还强调,要加强协调联动,形成部门齐抓共管局面,以问题为导向,利用产业、经济、社会管理等各方面资源,着力在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手段创新上集中力量破解难题,落实“一岗双责”,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创城工作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强化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
市长有思路有方法
朱伟:实现全链条全覆盖全方位监管
市长朱伟昨天在部署创城工作中说,要完善统一权威的监管体系,实现全链条、全覆盖、全方位监管。同时深化监管工作改革创新,探索积累更多“佛山经验”。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穿于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始终,结合佛山实际推动食品安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更多实践经验。
破解“四小”监管难题
如何完善统一权威的监管体系和实现全链条、全覆盖、全方位监管?朱伟要求要围绕建立食品安全“防火墙”,将健全监管机构、完善监管机制、设立检验检测机构、强化监管责任等统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中,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突出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在构建科学长效的工作机制上,朱伟要求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食品安全监管点多、线长、面广,必须注重过程控制,盯住每一个关键环节,严把每一道重要关口,把重点放到严格落实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规范上。朱伟特别强调,要强化综合治理,破解“四小”监管难题。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饮、小摊贩“四小”问题涉及多个区域和部门,是食品安全领域长期以来的突出难题。加强“四小”综合治理,要全面摸底,对“四小”单位逐个建档,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制定负面清单,推动地方立法,形成食品“四小”单位的长效监管机制。
当前涉及食品安全的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如网络食品经营、网上订餐等,对传统监管思维和模式提出了挑战。市食药监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等有关部门要更新观念、创新思路,针对新兴业态的食品安全问题组织调查研究,尽快制定相关监管措施,力争早日实现网上订餐等新兴业态的常态化有效监管,最大程度地确保各种渠道的食品安全。
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监管的积极性
在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营造食品安全工作良好环境方面,朱伟要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积极发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将食品安全监督作为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志愿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及时兑现举报奖励资金,鼓励社会公众投身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队伍,打好这场保卫食品安全的人民战争。
在制度保障方面,朱伟说,全市各级要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市级层面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的工作领导机构,各区要参照市的标准,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